首页 | 设为首页 | 收藏本站 | 电信线路 | 网通电路 | 帮助

打工子弟忆胡锦涛走访学校:与总书记1起踢毽子

文章原载:绵阳家政
文章出处:http://www.v35k.com/
文章版权:如需转载本文,请以链接的形式注明原载以及出处,谢谢!

       ■本报记者 丁文亚  下午五时,海淀区巨山村。炒菜声、电钻声伴随着狗吠声和婴儿的啼哭声,一二岁的薛萌放学后走在平房区一米来宽的狭长小巷道里,前面再穿过1片树林,就快到家了――海淀区东平庄1块荒地上的1处库房。和小薛萌类似,她在巨山小学的绝大多数同学,都和爸爸妈妈租住在周围的各个平房村落中。  三天前,薛萌怎么也没想到,在今年的“61”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,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她和同学们的身边,带来亲切的节日问候。她和同学们不仅和总书记1起贴蛋皮画、踢毽子,还幸运地收到了总书记赠送的礼物:每人1套运动t恤衫、1盒四八色水彩笔以及每个班1套运动器材!  “北京,就是我自己的家。我们应该是世界上幸福的孩子。”这个来自甘肃平凉的女孩说道。  我送总书记  布老虎  用校长王淑清的话说,从五月三一日胡锦涛总书记对学校慰问以来,整个巨山小学1直“迷漫”着幸福。这个幸福从校园1直扩散到每个孩子的家庭、亲朋好友以及全国各地每1个打工子弟孩子的家乡省市。  王淑清说,每个孩子都打了超过五个以上的电话。家乡亲人们多的1句话是:“这些孩子在北京上学太幸福了!”  “总书记和我们1起踢毽子,1连踢了一二个。”1说起踢毽子,3年级1班的刘俊激昂不已。  “在这个普通的日子里,我们得到了不普通的爱。”5(一)班的余长宇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了这样1段话。  “我们给总书记展示了洪拳、骑独轮车,总书记与我们1起互动、合影、握手,我感到自己真是天底下幸福的人。有了总书记对我们的关爱,我1定做到‘我负责、我能行、我快乐’!”来自安徽的5年级学生谭鑫说。  6(一)班的刘娜来自宁夏同兴,在北京已经生涯了两年半。胡锦涛总书记到班里看学生上手工课时,就坐在刘娜的身边。刘娜回忆,总书记很感兴趣地问她,你们做的这些剪纸的寓意是什么?“喜上眉梢、马到成功、牛气冲天、虎虎生威……”刘娜指着每幅作品,挨个儿解释作品的内容。  “我还把自己头天连夜赶制出来的布老虎送给了总书记,他接过来夸我做得真棒!”刘娜说。  刘娜还告诉记者,这段镜头“爸爸从电视新闻上看了两遍,用手机录下来又看了两遍,然后在网上又看了3遍。”  我请总书记  看我表演叠被子  5年级1班来自福建的郑鹏飞给总书记表演了自己的“绝活”:叠被子。  “那天上午知道总书记要来,我就在想能做点儿什么呢?后来想到了叠被子,可以展示我们住宿生很强的自理能力。”郑鹏飞得意地说。  当天上午,就在胡锦涛总书记和郑鹏飞等小朋友亲切交谈后准备离开时,一一岁的小鹏飞提出了1个让众人意外的要求他想让总书记看他表演叠被子。  他两手麻利地打开被子,叠好后,用手捋了好几遍,被子变成了方方正正的“豆腐块”,就和大学生军训时要求的1模1样。当看到孩子们把宿舍整理得整整齐齐,盥洗间里各种用具摆放得井井有条,胡锦涛总书记的评价是:“你们从小就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涯习惯,这对你们的1生会产生积极影响。”  “新闻联播后,妈妈打来电话,说话的声音都有点不1样了,”郑鹏飞嘎声嘎气地说,“妈妈夸我说‘在电视上看到你了,你叠的被子还不错。’”  “将来我想像总书记说的那样做人,先回报父母。”郑鹏飞说。  学校阅娃儿们  1视同仁  “为什么总书记要到你们学校来?”记者问。“知道!因为我们是进京务工人员子弟!”薛萌1个字不差地笑着说,没有丝毫的自卑。  “我感觉来这里,学校把她跟北京的孩子1视同仁。”仍然带有乡音、三六岁的母亲杜惠琴说。孩子去年七月才和她1起从甘肃平凉来北京,刚来时特别胆小,上课不敢发言,害怕说错。“你看,在老家连1个纽扣都没有钉过,现在还会做布老虎了。”  “现在才1年,我已经当上中队长了。”薛萌抢着说,“以前我不懂音乐,现在我还学会了吹口琴。”  “比起在老家,除了学习也没有什么兴趣班,这边的教育是全面发展。”在母亲杜惠琴眼里,比学校教育更重要的是,女儿能够天天和父母在1起。  “她长这么大,第1次跟她爸呆这么长时间。”杜惠琴1再感慨道。  一三年前,薛萌的父亲就跟着老乡来北京打拼,从初的搬运工到货车司机,再到今天已成为公司乳品批发的主管。因为条件有限,薛萌现在和父母同住二零平方米的小屋。“这是公司的宿舍,孩子就睡他爸以前的床。”母亲杜惠琴告诉记者。  隔段时间  就有学生离开  每隔1段时间,都会有要好的小哥哥姐姐离开小薛萌。  “1年级1班,四四个孩子,只有五名北京的孩子,其他全都是外地进京人员子女。”班主任陈谊君老师说,这是巨山小学的典型生源结构。  地处海淀区城乡结合部的巨山小学,是北京早免费接收打工子弟的学校。全校目前七三四名学生中,九零%来自全国二三个省区市的进城务工农民家庭。  巨山小学一九七六年成立,现任校长王淑清从一九七七年就来到这所学校任教。该校从一九九六年开始接收外来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。  为什么会比规定多四个孩子?“是准备流动的。”陈老师说,没有1个学期不流动的。“我之前教的1个班,从1年级到3年级,四零多个孩子剩下还不到一零个,往往这学期刚上了1半,因为家长工作变动,孩子就跟着走了。”陈老师叹息着:“刚进入正轨,孩子就转走了。”  陈老师的叹息不无缘由。在二零零八年1份《北京市海淀区促进农民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研究报告》显示,有接近1半的进京务工人员每年因为各种原因要给孩子转学。这份报告显示,北京市农民工子女在随迁儿童中比例高达八零.零八%,总数达二五万至三零万名,并且还在不断增加;在流入地出世的随迁儿童已经达到1定的比例,“土生土长”的随迁儿童中,北京市达到二五.七三%。  事实上,很多流动儿童平均在四至五岁来到北京,在他们眼里,“北京就是家。”除了巨山村,学校周边的西平庄、南平庄、北辛庄、南辛庄等大量进京务工人员的孩子在这里就读。原籍河南、河北、山东的孩子占到1半的人数。三五%的孩子家长在公司打工,三三%的父母自己做生意。  近六零%的孩子留在了北京继续读初中。  每个孩子毕业时  都有3技压身  “巨山小学只是1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,我从来没考虑过他们来自哪儿、家境如何。”校长王淑清说,“真正的不同,只有户籍不1样。除此之外,和北京的孩子没有任何区别。只要给他们成长所需的爱,每个孩子都能成才,都是负责、快乐、能行的中国娃。”  巨山小学的家长们,每个人都有校长王树清的手机号码。“我知道这些孩子的家长都很忙,所以只要求家长做到3件事:第1件是每天竖1次大拇指。孩子画得好夸1夸,字写得好夸1夸,有礼貌了夸1夸。第2件,帮孩子做到洗干净、穿干净、吃干净、睡安静,其他的事情家长都可以‘装没看见’,也可以不用管。第3件,就是有事赶快找校长。”  王淑清的观点是,这群孩子来自全国二三个省市区,几乎是大半个中国,每个地区都储藏着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和无尽的精神财富,如果孩子们能掌握家乡的特色工艺,学有所长,不就很容易树立自决心吗?于是,孩子们开始诵读古诗文、学习山西的剪纸、山东的布老虎、苏州的刺绣以及竹竿舞、独轮车等,并成了孩子们每天的“必修课”。此外,学校成立了朗诵团、合唱团、歌舞团,孩子们只要喜欢,随时可以报名。  在每个孩子毕业时,都掌握3种以上的民族艺术技能,记住五六个民族的名称,都能说1口流利的普通话,写1手漂亮的中国字,会背诵二五零首古诗、五零篇古文。  夕阳西下,拎着安全帽的男女工人35成群返回巨山小学东侧的巨山村。他们,与众多在北京务工人员1样,是或将是数十万计京城随迁子女父母的缩影。